不同于常见的机构接盘或散户承接,这次交易的买卖双方透着“自家人”的默契。减持方是
这场看似“左手倒右手”的操作,揭开了头部企业在业绩承压期,加码心血管高值耗材赛道的战略定力与远见。
从减持方来看,9月3日至11日期间,成正辉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完成减持惠泰医疗282.0275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的2%,交易价格锁定为248.2元/股,总金额近7亿元。减持后,成正辉的持股比例从18.7%降至16.7%。
交易期间,惠泰医疗股价从始至终维持在300元以上,9月11日收盘价更是达到309.53元/股,较大宗交易价格高出25%。
若选择在证券交易市场分批减持,理论上成正辉可多套现约1.75亿元,且当下证券交易市场流动性充足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交易期间惠泰医疗单日最高成交金额达7.5亿元,具备高价成交条件。
对于此次低价减持,公告仅提及“自身资金需求”。市场一致认为,此举更倾向于成正辉配合控制股权的人迈瑞医疗的操作。若在证券交易市场抛售,可能会引起股价下跌及股权分散,不利于迈瑞医疗巩固控制权。
从接盘方来看,深迈控的增持动作与成正辉的减持节奏高度同步,呈现“精准卡点”。
9月3日,深迈控增持65.5536万股,占总股本0.46%;9月11日,再次增持216.4739万股,占总股本1.54%,两次增持合计282.0275万股,恰好全额承接成正辉减持的股份。
早在2024年,迈瑞医疗便通过“协议转让+原实控人放弃表决权”的方式,以66.5亿元获得惠泰医疗控制权,当时深迈控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彤昇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合计持有惠泰医疗24.61%股份;后续持股票比例升至25%,此次增持后进一步突破至26.54%。
公告显示,深迈控此次增持使用自有资金,未加杠杆。根据财报数据,截至今年6月末,迈瑞医疗货币资金余额为169.67亿元,7亿元增持金额约占现金储备的4.1%,充裕的现金流为这次内部交易提供了底气。
迈瑞医疗选择以7亿元承接股份,核心原因主要在于惠泰医疗在心血管高值耗材赛道的硬实力。
惠泰医疗聚焦心血管介入领域,以“冠脉通路+心脏电生理”为双轮驱动,延伸至外周血管和非血管介入领域,形成覆盖全链条的产品矩阵,可提供从心脏检查导管到血管支架辅助器械等各类产品。
在电生理领域,惠泰医疗是国内首个打破外资垄断的企业,先后拿下国内首张电生理电极导管注册证、首张可控射频消融电极导管注册证、首张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注册证。
此前,国内医院电生理耗材主要依赖进口,价格较高,患者负担较重;惠泰医疗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推出,不仅实现技术突破,还推动了市场行情报价下降。
2024年底,惠泰医疗推出磁定位压力感应消融导管和脉冲消融技术(PFA)产品(包括A Force Plus™导管、Pulstamper™导管、心脏脉冲电场消融仪),成为全世界首个同时拥有线形/环形磁电定位脉冲消融导管、心脏脉冲消融仪及配套三维标测系统,可提供三维脉冲消融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。
公司半年报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该公司已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,并在全国多家头部医疗中心完成PFA产品准入及常规开展工作,持续推动国产技术在电生理领域的替代进程。
在冠脉通路领域,惠泰医疗拥有国内唯一的薄壁鞘(血管鞘组)、首个获批的微导管(冠脉应用)与延伸导管等核心产品。
2025年上半年,其冠脉产品实现收入6.54亿元,同比增长30.02%,合作医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%,在冠脉介入这一心血管领域核心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。
在外周介入领域,惠泰医疗的可调阀导管鞘(导管鞘组)为国内唯一获批的国产产品。
2025年上半年,外周产品收入2.13亿元,同比增长21.33%,医院覆盖数量增长超20%,产品性能获得医院及医生认可,实现医院采购成本降低与患者负担减轻的双赢。
2020年至2024年,公司营收从4.79亿元增长至20.66亿元,四年复合增长率44.3%;净利润从1.11亿元增长至6.73亿元,复合增长率60.5%。
与此同时,盈利能力同步提升,毛利率从70.36%升至72.31%,净利率从21.73%升至31.86%,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两年保持在30%以上,明显高于医疗器械行业平均水平。
2025年上半年,惠泰医疗业绩表现依旧亮眼。实现盈利收入12.14亿元,同比增长21.26%;实现净利润4.25亿元,同比增长24.11%。
其中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国际业务成为重要增长点,自主品牌产品驱动作用显著,重点市场放量加速,整体同比增长34.56%。欧洲区、俄罗斯独联体区与拉美区表现突出;中东非地区受地缘局势影响增长相对承压,但整体符合预期,展现出国产耗材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突破能力。
与惠泰医疗的高增长形成对比,迈瑞医疗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短期业绩压力。
此前多年,迈瑞医疗净利润从始至终保持20%以上增速,2025年上半年增速明显放缓,实现盈利收入167.43亿元,同比下滑18.45%;实现净利润50.69亿元,同比降幅达32.96%。
这一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,国内医疗设施招标节奏波动导致项目落地放缓;前几年业绩基数较高,增长压力增大;部分产品主动调整出厂价,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。
迈瑞医疗核心业务集中在生命信息与支持、体外诊断、医学影像三大设备领域,尽管这些领域市场地位稳固,但高值耗材一直是其业务短板。
据迈瑞医疗测算,电生理领域全球可及市场估值超100亿美元,其中国内市场超100亿元;冠脉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全球可及市场估值超200亿美元,其中国内市场超150亿元。
将这些领域纳入业务版图,可大幅拓宽迈瑞医疗的可及市场边界,推动业务结构从“设备销售”向“设备+耗材”双驱动转型,提升收入稳定性。
全球Top10医疗器械企业(如美敦力、强生)均采用“设备+耗材”双轮驱动模式,高值耗材是其核心业务之一。
若要在全球市场与这一些企业竞争,仅依靠设备业务难以形成全面优势,必须完善高值耗材产品布局。
控股惠泰医疗后,迈瑞医疗可借助惠泰医疗在心血管耗材领域的技术积累,在房颤治疗、冠脉介入等领域与外资巨头展开竞争。
这场7亿元的内部交易,本质是迈瑞医疗在业绩承压期的战略布局。通过控股惠泰医疗,迈瑞医疗不仅巩固了控制权,更重要的是完善了设备+耗材的业务拼图。
对惠泰医疗而言,背靠迈瑞医疗的全球渠道和技术资源,海外业务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未来的关注点,将从交易本身转向协同成效。迈瑞海外渠道能否助力惠泰国际业务翻倍增长?双方研发协同能否推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产品?
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决定这场双赢合作的最终成色,也将重塑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格局。
1.“颐通社”致力于提供准确、完整、有效的资讯信息,但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、完整性和有效性,部分文字和图片素材来自互联网,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,如自行使用“颐通社”内容发生偏差,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,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,赔偿责任。
2.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,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和法规冲突时,以国家法律和法规为准。
3.颐通社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,为颐通社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